point of view
近日,一位网友发布视频吐槽,当地一家国际连锁咖啡店在店外摆放了多套桌椅,每当有行人路过坐下休息时,总会有服务员出来劝离行人。其官方客服回应,确有“消费入座”,如果不消费会被店员礼貌劝离,但不会强制顾客消费入座。消费场所不消费是否就该被劝离?消费者、商家之间如何权衡?
主持人:消费场所不消费,是否就该被劝离?连锁咖啡店、餐饮店,不管是店内还是店外外摆位置,存在行人只想坐下歇歇脚,没有消费的情况,店员是如何处理这类事情?针对星巴克不消费被劝离的情况怎么看?
黄麒:首先,对于商家来说,这是经营性的行为,一般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就是盈利。星巴克作为全球连锁品牌,各个场所都有其店面,同时也需要承担相应的经营成本。显然,从盈利角度,像星巴克这类商家当然是希望消费者入座后有消费,特别是店内座位紧缺的情况下,可能会出现坐着的人没有消费而消费的人没有座位的尴尬现象。星巴克对入座的消费者建议消费,对不消费的消费者尝试合理规劝的,从商业规则层面来讲也是情有可原的。
主持人:消费入座是否有相关法律依据?
黄麒:商家在自己的经营场所内设置座位,是为了给来店消费者提供便利,如果严格执行消费入座,强调只有在店内消费后入座,从法律层面上来说也是合理的;但是如果商家自愿降低门槛,接受不消费入座,也是商家的自由选择。
主持人:怎样的入座消费提醒比较合理委婉,同时怎样才能更好保护商家的权益?
黄麒:在香港,曾经有商家挂“非消勿入,面斥不雅”的提醒牌;同时消费者的自我约束、换位思考某种程度上也能保护到商家的权益。
主持人:怎么辨别是不是消费者?外摆和堂食位置是不是应该有一点区别对待?
黄麒:外摆和堂食位置都是商家为来店消费者提供的,是商家的合法经营性场所。消费性需求和公共服务性需求的差别还是比较明显的,不管是哪个行业,对商业准则不能存在双标。